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曲艺 > 汉中曲子

汉中曲子的基本内容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1、汉中曲子的基本情况。
    “曲子”起源于先秦。先秦建都于雍,故称“雍城秦曲”。唐以后改称“西府曲子”。“西府曲子”流入汉中后,融进了当地的小调、民歌,并以汉水上游人民群众的语音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汉中曲子。据洋县民间曲子老艺人的家藏资料(清乾隆时手抄本)与回忆,在明末清初时,洋县一带就有“念曲子”的活动。除了红白喜事、祝寿、儿子满月时要请“板凳曲子”助兴外,迎神、庙会\采莲船都要“念曲子”。

    2、汉中曲子的具体表现形态。
    汉中曲子是一种表演形式比较完备的戏曲艺术:一要上台,二要化妆,三是唱、做、念、打齐全。除大量演出一些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戏外,还能演“袍带”大戏。音乐唱腔、舞台布景、乐队伴奏都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角色也有了生、旦、净、末、丑等行当,由于汉中曲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其他剧种和各地戏班,在大型演出时都要应观众请求加演汉中曲子戏。
    A:曲子戏的剧目内容以民间生活故事为主。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有《打樱桃》、《李家湾》、《打面缸》、《二姐娃害病》、《钉缸》、《花换布》、《打灶君》、《张连卖布》等小戏和《香山还愿》、《梅绛雪》、《绣襦记》等大型剧目。
    B:汉中曲子戏的唱腔,既有婉转、抒情、风趣的小曲,也有激昂慷慨、缠绵悱恻的大曲调,板式曲调极为丰富。
    C:“念曲子”发展为“曲子戏”,不但由叙述性的清唱改进为人物表演的戏剧,而且其他方面也舞台化了。角色有了生、旦、末、丑的行当。乐队也有了文场、武场之分,文场有板胡、三弦、笛子、二胡、月琴等。武场除保留“念曲子”用的四页瓦、碰铃外,还用上了汉调桄桄的全部打击乐器。
    D:解放后,南郑县剧团除整理、改编、出版并演出了一批传统曲子戏外,还创作、改编、移植演出了《雷锋》、《回娘家》、《卖余粮》、《度荒年》等现代剧。汉中地区歌舞剧团及洋县、城固等剧团先后演出过《归来》,《刺目劝学》、《张古董借妻》等曲子戏。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