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曲艺 > 南郑县春倌说春

春倌说春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南郑县文化馆

    南郑县位于陕西汉中市西南部。东邻城固、西乡县,南连四川省的通江、南江、旺苍县,西接宁强和勉县,北与汉中市隔水相望。总面积2819平方公里。辖区有30个乡镇,54万人口。南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经济较为发达,交通十分便利。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有:“南郑之号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据考古工作者在梁山镇龙冈寺附近考古发现,早在120万年前,南郑就有古人类活动。南郑从秦厉公派左庶长修筑南郑城算起,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上下几千年,经过多次变迁,行政区划随着政权的更替而有所变化,但“南郑”这一名称,除公元544年至公元581年间更名为光义县外,长期没有变过。县治除1958年至1961年中断过3年外,一直没有中断过。

    南郑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江穿境而过,境内气候温润,山青水秀,物阜民丰。南郑自古被人们誉为“秦之咽喉,蜀之门户”向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末农民起义,刘邦受项羽所封,王汉中,都南郑,依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打败项羽,建立汉王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由此而生;三国时,诸葛亮屯兵于此,作为北伐中原的前沿阵地和重要基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人间活剧。由于南郑地理位置特殊,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秦文化在这里交叉汇聚,包容渗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为南郑留下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汉调桄桄、龙冈寺古人类遗址分别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倌说春发祥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室。因古代农耕生产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强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农时节令又是指导农夫耕种的物候依据,春倌可以把记载时令的春帖送到千家万户之中,所以,官府对春倌说春极为重视。早期,春倌分布的区域非常广泛,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春倌的活动区域由平原地带逐步向丘陵山区退缩。目前仍在活动的地区主要在陕西的汉中、安康地区和川北、陇东的部分地区,大约覆盖有30个县约1000万人。经过二千多年的演变,春倌说春已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