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俗 >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的传承谱系

西安市长安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

    1、王曲城隍庙所供奉的是汉代刘邦麾下大将纪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纪信两次救刘邦,被项羽杀害,因之被刘邦封为“地皇”。“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地皇”庙改为“城隍”庙,供奉的纪信也由地皇神变为城隍神,不但继续主持阴曹地府的事情,更成为西汉长安城的保护神。并被后世皇帝封为“总城隍”,其庙亦为总城隍庙。接受来自“分布区域”中所列各地民众的祭祀。

    2、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民间城隍显灵传说的逐渐传布,城隍信仰也不断加强,王曲城隍神被人们不断重视,祭祀活动不断繁盛。

    3、进入唐代,国家能够休养生息、享受太平日子之时,城隍的祭祀已经蔚然成风,各个州、县一般均祭祀各自城隍,地方官每年定期或在地方遭遇旱涝天灾时,代表一方民众祭祀城隍并祈求。如张九龄所云:“城隍是保,氓庶是依”,意思是城和城中的老百姓都依赖城隍神的保护。王曲城隍紧邻唐长安城,就更成为官府及民众祭祀的对象,我们可以想象其祭祀活动的盛况。

    4、到了宋代开国,城隍神被正式列入祀典,成为须遵照国祀进行祭祀的神灵之一。《宋史?祀记八》记载:“自开宝、皇佑以来,……州县城隍,祈祷感应,封赐之多,不能尽录。”另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获赐庙额或被封爵的城隍神达数十个之多。王曲城隍纪信被封为“忠祐安汉公”。

    5、元代追封为“辅德显忠康济王”。

    6、明代,城隍迎来了被充分彰显弘扬的黄金时代。由于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推举,城隍信仰达到鼎盛时期,王曲城隍当然得到重视,被明王朝封为“忠列侯”,享正三品。祭祀活动更显重要和隆重。明末,王曲城隍被封为十三省总城隍。

    7、清代也崇祀志隍,制度一一比附前朝。

    8、民国以后至今:据当地人赵东府讲:“民国时,二月初八这一天,王曲四周八村条条路上,人群像蚂蚁搬家一样簇拥而来。城隍庙北,平展展的十顷麦田上,有耍把戏的、卖艺的、卖膏药的、卖唱的、卖醪糟的、卖芝麻糖的、讨饭的……,买卖百行无所不有。把这片绿油油的麦田践踏得像碌碡碾过的打麦场一样。而这时的庄户老农却说:‘甭操心,城隍保佑我们照样收麦子。’人流越来越挤,连个被洪水冲漫的大滈河滩也成了做生意的和善男信女的世界。王曲村、北盛村、南盛村的百儿八十口水井也被卖水的吊混了、吊干了,南堡寨东沟的冒水泉成了人们的补充水源。多亏有滈河水供人们洗脸、洗手、饮牲畜。若大的庙院,几十间厢房都住满了人,王曲四村八社的住户,家有空闲地方的,也都全免费提供给香客住宿。庙里收布施的十几张木桌旁,挤满了人,桌后放着几十口大瓮,只听得管账的人唱道:‘安徽芜湖李二绅居士布施清油五十斤……,河南开封张某某香客布施清油二斤半’。两天之后就光收布施清油二十七大瓮。”赵东府又说:“大殿前的几十个香炉、蜡架上插满了香烛,到不了跟前的香客就在当地画个圈点上香烛,就地祭拜,有的香客干脆就把带来的香烛老远扔到大殿前设的铁炉里烧化,烧纸的烟尘漫天沸腾;再加上钟声、吵杂声、一对对来自周围送香火的锣鼓声,把个若大的庙院闹得像滚沸的汤锅一样翻腾喧嚣。这会一过,可苦了庙院几十个道童,几十堆成小丘的香火裱灰,足够他们清扫抬运十天半月了!”据当地村干部讲:解放初,由于西安通信学院的建设,原王曲城隍庙被毁,后一道士在通信学院南搭一小草棚才保住了城隍庙的根脉。“文革”后,改革开放初期,由当地村民自发筹集募款才拆除小草棚,建起三间大殿至今。王曲镇干部张某讲: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十分关注王曲城隍庙的建设和发展。每年农历二月初八,镇政府都要派专人组织协调庙会祭祀活动,不断支持民众将城隍祭祀活动恢复起来。现每年进行,且规模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广泛。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