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音乐 >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的传承谱系

榆林市文化文物局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世代口传心授、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每一代陕北人都为它付出过心血和才智,每一首陕北民歌都是陕北人生活、精神、情感、艺术思维的结晶,特别是那些脍灸人口、广为流传,已被视为经典的佳作,更是编创者根据生活中动人事件和场景创作出,又经长期的传唱,才逐步完善而成为佳作。1937年,延安新文化运动前,大都并非线条式传承,属散形和间接传承。但著名民歌手众多,分列如下。

    李有源,男(1902年——?)(不详),佳县城北五里处张家庄农民,家贫无地、三辈穷困。仅上过一年冬学,靠长期自学,竟能看书写字。1940年佳县民主政权建立以后,李有源翻身得解放,满怀激情的编创了许多民歌、快板、小剧宣传革命。1942年,他满怀激情地编出了以《骑白马》的曲调重新填词的《移民歌》,第一段词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他是人民大救星”。1944年春,李有源侄子李增正将此歌传唱到延安,经鲁艺的文艺工作者加工整理,形成后来的《东方红》。此歌表达出了当时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的高涨热情,和对领袖的赞颂之情,成为开国领袖颂歌,传唱全国半个多世纪,并被卫星送上太空。

    高麻子,男,(1887年——?)子洲县农民,是当地有名的民歌手,编唱出在陕北广泛流传的《小寡妇上坟》、《走南坡》等民歌。传说当时红盛陕北南部地区,民众称他是“满山红”。

    常永昌,男(1918年——1990年)绥德县满堂川乡三十里铺村人,小时家贫无地,多年揽工度日,爱唱民歌和闹秧歌,是远近闻名的秧歌伞头。青年时期一直在本村骡马大店做工,为过往客商喂牲口。1937年,本村年轻人郝增喜与王凤英相爱而私定终身,遭到村里人的非议和增喜父母的坚决反对,强迫包办增喜和另一女子结了婚。凤英一病不起,仍钟情于增喜而拒绝嫁人。1942年3月,郝增喜参军离村时,凤英站在硷畔上依依不舍流泪送行,增喜一步一回头走出村外。此情此景激发了常永昌的创作灵感,他与本村农民白合山在铡草的过程中编唱了《三十里铺》,后又与几个年轻人边唱边改,用男女对唱的形式传唱到陕北全境,成为陕北民歌中心色彩区代表性民歌曲目。

    张天恩,男(1910——1969),吴堡县张家焉村人,以赶脚贩运为业,很有编唱民歌和闹秧歌的天赋,最善扮演蛮婆,吸收戏曲丑旦表演艺术,把蛮婆刻画的非常风趣出神,以唱民歌,闹秧歌驰名黄河两岸。他在青少年时期即开始编唱民歌,其中出名的有《赶牲灵》、《跑旱船》、《卖菜》、《十劝奴的人儿》等。1952年西北艺术学院音乐系请他当过教师。1959年随陕北民间艺术团赴京演出,文化部授予“民间文艺天才”奖旗。

    马有宽,男(1910年——?)米脂县杨家沟农民。曾编唱了《当红军的哥回来了》、《边区米脂县》、《毛主席送来幸福粮》、《杨家沟儿女想领袖》等,他编唱的这些民歌,与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在杨家沟(陕北最大的地主庄园)住过四个多月的史实有关,表达了老区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丁喜才,男(1919年——1994年)府谷县麻镇人,二人台艺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音乐学院讲师。天资聪慧,嗓音良好,受家庭影响,9岁学艺,12岁会演奏扬琴,并能自弹自唱,曾随父辈流浪卖艺十多年。1953年出席陕西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和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他自弹自唱的《五哥放羊》、《小尼姑思风》,获得广泛赞誉。会演结束后,曾在西北音专任教。同年8月,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任民间音乐课教员。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教授出学生千余名(突出者如鞠秀芳等)。他演唱的二人台,曾于20世纪50年代收录于《陕北榆林小曲》,由陕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2年6月,丁喜才回乡探亲时,应邀参加府谷县文化局组织的座谈会,丁系统地阐述和介绍了二人台的渊源,著名唱班、艺人、表演形式,曲目内容、演唱方法等,并自弹自唱了六十多首二人台曲调、唱腔。

    丁喜才在二人台的继承和发展中做出了贡献。他所改编的曲目很多,影响很大,如《五哥放羊》、《十里墩》、《尼姑思凡》等。他既擅长演唱具有激兴创作的“大弯大调”,行腔委婉细腻,韵味醇厚;又细腻地采用加花加衬,结合跳音、花舌音、历音等装饰唱腔,形式华美活泼的声腔唱段。特别是他边唱边加花变奏,唱、奏相协,水乳交融,形成独树一帜的二人台演唱风格。

    杨进山,男,(1911年——1987年)绥德县白家硷乡海满坪村人,喜好编创顺口溜,无论身边发生什么新鲜事,他都编成快板,合辙押韵的说出,最出名的快板段子是《赞延安》和《夸蔬菜》,他自编自唱的民歌有《白灵子雀儿满天飞》、《反对派》等,曾多次参加过省、市的各种民间文艺汇演。

    李治文,男(1931年——1994年),绥德县城关北门湾人,从小随爷爷在西口三边一带拉骆驼赶脚,受赶脚汉的熏陶,加之天生一口好嗓子,不满十岁就在绥德城的秧歌活动中唱出了名。1951年和二姐菊子一起被中央歌舞团民歌合唱队吸收为学员,担当过许多重大演出的独唱、领唱。一曲《黄河船夫曲》(电影《人生》中)享誉大江南北,一曲《脚夫调》成为大黄河的名谣(电影《黄河谣》)。先后为多部电影、电视剧配唱,被文化部授于“陕北民歌演唱艺术家”称号,王震为他颁奖。

    王向荣,男(1953年——  ),榆林市民间艺术团一级演员。出生于府谷,父母都是民歌手,从小就跟着大人学唱民歌、二人台,因生活拮据而中学辍学。在掏碳、烧砖、赶牲灵,走口外的艰苦生活中结识了许多民间艺人,向他们学会了很多民歌。1979年参加榆林地区民间文艺会演,受到观众的热烈赞扬。同年,又参加了全省调演,他所表演的二人台《姑嫂挑菜》、对唱《挂红灯》、《打连成》,均获得演出一等奖。次年,代表陕西出席了全国部分省(市)农民艺术调演,荣获最高奖。中央电视台对他的演唱进行了录音、录像。1984年选入榆林民间艺术团,多次随团出国演出,参加了《望长城》、《悬崖百合》、《黄河在这里转个弯》等近30多部影视片的摄制和配唱,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演唱,博采众家之长,独具风格,既质朴、纯实、热情、奔放,又采用断、挫、切、抢、滑、跳等多种方法、技巧,以及真假声的交替运用,奇巧又自然,使得每次演唱都能引人入胜。他擅长演唱二人台,是陕北二人台演唱代表人物,又擅唱和改编了众多陕北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

 

下列为全市乡村农民歌手代承谱系(现已查明全市的农民歌手为2741名)

代表性农民歌手传承分代表

据查实的代承师辈为: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县域地址

第一代

高麻子

1887

不详

不详

不详

子洲县(已逝)

郭占山

1891

不详

不详

不详

横山县(已逝)

柳粑儿

1886

不详

不详

不详

绥德县(已逝)

第二代

李有源

1909

小学

间接

1928年前

佳县(已逝)

张天恩

1910

一年冬书

间接

1928年前

吴堡县(已逝)

常永昌

1918

小学

间接

1930年后

绥德县(已逝)

杨进山

1911

文盲

间接

1930年后

绥德县(已逝)

马有宽

1913

文盲

间接

1931年后

米脂县(已逝)

王志强

1912

私塾

间接

1930年后

靖边县(已逝)

杜明德

1918

文盲

不详

不详

神木县(已逝)

丁喜才

1919

私塾

间接

不详

府谷县(已逝)

第三代

 

1922

文盲

间接

1940年左右

府谷县

李子奇

1924

文盲

间接

1943年后

定边县(已逝)

杨登高

1923

文盲

间接

1943年后

绥德县(已逝)

蒋润生

1922

文盲

间接

1942年后

绥德县(已逝)

冯光岐

1922

文盲

间接

1944年后

绥德县

马生骏

1924

文盲

间接

不详

米脂县(已逝)

郭占银

1925

文盲

间接

1943年后

横山县(已逝)

张凤玉

1926

文盲

间接

1945年后

  县(已逝)

姬席才

1927

文盲

不详

不详

吴堡县(已逝)

 

1927

文盲

不详

不详

清涧县(已逝)

杜子栋

1925

私塾

间接

1944年后

靖边县(已逝)

第四代

李治文

1931

文盲

间接

1948年后

绥德县(已逝)

郝玉成

1930

文盲

间接

1949年后

绥德县(已逝)

胡英杰

1930

私塾

拜师

1948年后

榆阳区(已逝)

白进民

1935

文盲

间接

1951年后

横山县

朱广亮

1937

文盲

间接

1954年后

神木县

李天明

1938

文盲

间接

1953年后

榆阳区

张艺木

1936

文盲

间接

1952年后

府谷县

李生顺

1934

文盲

间接

1950年后

米脂县

张小楼

1935

文盲

间接

不详

 

郭耀亭

1937

文盲

间接

1958年后

吴堡县

李子玉

1933

文盲

弟兄传承

1955年后

定边县

冯怀清

1938

文盲

间接

1959年后

靖边县

高崇明

1938

文盲

间接

1958年后

横山县

陆金山

1936

文盲

间接

1958年后

绥德县

白明理

1938

文盲

间接

1958年后

清涧县

冯浩保

1937

文盲

间接

1958年后

子洲县

第五代

梁尚玉

1944

小学

间接

1965年后

子洲县

高喜业

1945

文盲

间接

1966年后

横山县

李增才

1945

文盲

间接

1964年后

绥德县

徐文良

1945

文盲

间接

1964年后

清涧县

刘花花

1946

文盲

间接

1965年后

靖边县

霍佩兰

1943

文盲

间接

1965年后

横山县

白何珍

1948

初中

间接

1966年后

横山县

刘云莲

1947

小学

间接

1967年后

绥德县

乔九爱

1946

文盲

间接

1966年后

靖边县

慕生女

1945

文盲

间接

1964年后

吴堡县

康改英

1943

文盲

间接

1964年后

 

张汉吉

1944

文盲

间接

1965年后

 

惠巧英

1943

文盲

间接

1964年后

米脂县

马宏山

1946

文盲

间接

1961年后

米脂县

吴玉英

1947

小学

间接

1965年后

府谷县

杨保财

1944

小学

间接

1965年后

神木县

胡丙爱

1946

文盲

间接

1967年后

榆阳区

王生英

1947

文盲

间接

1966年后

定边县

高玉生

1947

文盲

间接

1965年后

神木县

第六代

薛林才

1953

文盲

间接

8岁学唱

绥德县

张虎林

1952

小学

间接

1968年后

米脂县

程海霞

1954

小学

间接

10岁学唱

 

薛亚周

1951

小学

间接

15岁学唱

吴堡县

冯治保

1951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子洲县

白进雄

1953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清涧县

雷秀平

1951

高中

间接

15岁学唱

横山县

李成成

1952

小学

间接

13岁学唱

横山县

尚长琴

1954

初中

间接

16岁学唱

靖边县

乔金河

1952

初中

间接

9岁学唱

定边县

杨巧莲

1953

高中

间接

小学时学唱

府谷县

冯德忠

1951

小学

间接

14岁学唱

神木县

程占堂

1954

初中

间接

12岁学唱

榆阳区

第七代

杨翠英

1961

小学

间接

9岁学唱

榆阳区

 

1963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榆阳区

杨女萍

1963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神木县

刘海利

1962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神木县

胡思宽

1963

高中

间接

19岁学唱

府谷县

王玉英

1962

初中

间接

15岁学唱

府谷县

霍海弘

1964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米脂县

常小荣

1963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米脂县

马继梅

1962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董根平

1964

高中

间接

16岁学唱

 

薛文莲

1961

小学

间接

12岁学唱

吴堡县

王春兰

1962

高中

间接

11岁学唱

吴堡县

钟彩梅

1962

中专

间接

9岁学唱

定边县

白启东

1964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定边县

 

1963

高中

间接

11岁学唱

靖边县

 

1966

初中

间接

跟父亲从小学唱

靖边县

雷永青

1960

初中

间接

16岁学唱

横山县

李生江

1961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横山县

苏红伟

1963

小学

间接

8岁学艺

绥德县

霍维东

1963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绥德县

谢东丽

1964

初中

间接

14岁学唱

清涧县

高小琴

1965

高中

间接

9岁学唱

清涧县

常福庆

1962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子洲县

钟小平

1962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子洲县

第八代

魏小宁

1974

高中

间接

16岁学唱

榆阳区

 

1976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榆阳区

 

1973

初中

间接

14岁学唱

神木县

高俊巧

1971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神木县

 

1972

高中

间接

15岁学唱

府谷县

葛兵贤

1971

高中

间接

15岁学唱

府谷县

 

1973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米脂县

 

1972

初中

间接

10岁学唱

米脂县

 

1973

高中

间接

15岁学唱

 

陈生高

1972

小学

间接

11岁学唱

 

 

1974

高中

间接

9岁学唱

吴堡县

薛文莲

1973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吴堡县

樊辛莉

1972

初中

间接

10岁学唱

定边县

白启东

1971

小学

间接

13岁学唱

定边县

张改玲

1972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靖边县

白生玉

1972

初中

间接

13岁学唱

靖边县

刘月玲

1973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横山县

张小兵

1971

高中

间接

17岁学唱

横山县

常沛江

1970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绥德县

 

1972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绥德县

张彩琴

1971

初中

间接

11岁学唱

清涧县

惠凤义

1972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清涧县

刘生财

1972

小学

间接

14岁学唱

子洲县

常庆福

1972

初中

间接

9岁学唱

子洲县

第九代

牛亚莉

1986

高中

间接

14岁学唱

横山县

李云云

1985

大专

间接

15岁学唱

吴堡县

梁东林

1986

中专

间接

14岁学唱

子洲县

 

1987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绥德县

 

1985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绥德县

惠小林

1984

高中

间接

16岁学唱

清涧县

 

1986

高中

间接

13岁学唱

靖边县

 

1985

初中

间接

14岁学唱

横山县

 

 

1984

初中

间接

15岁学唱

横山县

张云香

1983

小学

间接

13岁学唱

定边县

 

1985

高中

间接

11岁学唱

吴堡县

潘改巧

1983

小学

间接

10岁学唱

 

田冬梅

1984

高中

间接

11岁学唱

米脂县

刘兵兵

1986

大专

间接

15岁学唱

府谷县

艾文玉

1985

大专

间接

13岁学唱

神木县

 

1984

大专

间接

15岁学唱

榆阳区

    建国以来,从我市走出去的专业民歌手大约有140多名,从中央到各省(区)专业文艺团体均有榆林籍的歌手,在几十年的民歌实践中他(她)们都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主力军,有的成为国家级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著名民歌演唱家及各类文化团体的艺术管理者。

    刘燕生,女,1929年出生绥德县城,1941年考入绥德师范,1944年到延安鲁艺学习,后参加西北文艺工作团,领唱过陕北民歌《兰花花》、《绣金匾》,1953年调北京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改演话剧,一级演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白秉权,女,1930年生于绥德城关,1943年便开始从事文艺工作,1956年在陕西省民歌演唱会独唱了张天恩编创的《跑旱船》、《赶牲灵》、《卖菜》,获独唱一等奖。1958年出版个人编唱专集《陕北民歌独唱集》,1986年参加演唱录制《陕北民歌精选》盒带。国家一级演员。历任陕西省歌舞剧院独唱演员,声乐教员,教研组长,艺委会主席等。

    刘燕平,女,1932年出生绥德城关,13岁开始演唱是第一个将《兰花花》唱响全国的人。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央民族乐团党委书记、副团长。

    田生玉,女,1933年出生绥德城关,1963年任职于西安音乐学教员,曾任声乐教育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所唱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哥哥当了游击队》、《想想周总理纺线线》、《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等十首歌曲曾被灌制成唱片广为流传。

    杨巧,女,1943年生于绥德城关,1960年从学校抽调陕西省歌舞剧院担任独唱,对唱、领唱。1972年她以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响了中华大地。

    还有省歌舞剧院曾担当独唱演员的马子青,演唱的代表作品是,《三十里铺》;她的这首歌曲在国内外产生具大的影响,许多专家认为:马子青的民歌演唱风格和方法是典型的原汁原味和科学方法巧妙结合的中国民歌唱法的典范。

    下列是我市专业民歌手和城市县(区)成长起来的民歌手代承谱系:

全市代表性的专业和城市行业民歌手谱系表

代别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文化程度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县域地址

第一代

刘燕生

1929

大专

拜师学艺

1941

北京

白秉权

1930

大专

拜师学艺

1943

西安

刘燕平

1932

大专

拜师学艺

1942

北京

田生平

1933

大学

拜师学艺

1945

西安

 

1928

大专

民歌词作者

1940

西安(已逝)

第二代

 

1943

中专

拜师学艺

1960

西安

马子青

1941

中专

拜师学艺

1959

西安

第三代

王向荣

1952

初中

拜师学艺

1971

榆林

孙志宽

1957

初中

拜师学艺

1970

榆林

郭云琴

1957

初中

拜师学艺

1970

榆林

杨文珠

1957

大学

拜师学艺

1973

榆林

 

1958

大专

拜师学艺

1972

榆林

第四代

刘美兰

1963

初中

拜师学艺

1980

府谷

刘秋莲

1959

初中

拜师学艺

1976

绥德

苏晓春

1961

初中

拜师学艺

1976

绥德

郝全林

1962

初中

拜师学艺

1976

榆林

郭惠霞

1959

初中

拜师学艺

1976

神木

第五代

闫志雄

1964

高中

拜师学艺

1984

靖边

叶振国

1965

高中

拜师学艺

1986

横山

赵大地

1968

大专

拜师学艺

1985

北京

秦靖红

1967

大专

拜师学艺

1986

西安

雒胜军

1964

大专

拜师学艺

1986

绥德

雒翠莲

1963

高中

拜师学艺

1985

绥德

王小怡

1971

中专

拜师学艺

1986

榆林

 

1971

中专

拜师学艺

1988

榆林

 

1974

中专

拜师学艺

1986

延安

王建宁

1970

中专

拜师学艺

1986

延安

王世清

1971

中专

拜师学艺

1986

神木

高巧萍

1970

中专

拜师学艺

1986

府谷

第六代

 

1981

大学

拜师学艺

1998

西安

李光明

1980

中专

拜师学艺

1999

北京

 

1984

中专

拜师学艺

2002

绥德

 

1981

中专

拜师学艺

1999

绥德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