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文学 > 斗门石婆庙会和七夕传说

斗门石婆庙会和七夕传说的传承谱系

长安区文化体育广播教育局

    1、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征讨西南诸国,训练水军,开凿昆明池。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立牛郎、织女石像,隔河相望,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

    2、唐德宗贞元14年(公元798年),修织女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并形成规模盛大的庙会习俗。

    3、西汉、五代?后唐的杨璞、唐时的权德舆、宋时的秦观、明时的汤显祖、清时的姚燮等有诗为证。

    4、传说正月十七日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七月七日是相会的日子。在这两个特殊的日子里,斗门及周边群众至今还比较完整保留着庙会的习俗,敲锣打鼓扭秧歌、放鞭炮、唱大戏。

    5、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当地人许敬忠说:“唐贞元14年(公元798年)置石爷庙,即现在的石婆庙。”北宋文学家宋米球在长安志中有记载;传承人刘星文说:“清朝光绪年间遭水灾,有李生润之父组织三社八村村民为石像卷一土洞,予以保护石像。”民国初年,李生润等继承父志,率人筑三间大殿;解放前1946年左右,又建四间厢房;1955年县拖拉机站进住庙内,石婆殿前的假山及人物塑像被毁;1978年石婆庙石像被人搬迁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后又移至户县草堂寺。1985年村干部张建堂等率人去省文化厅索要石像。1986年8月20日经长安、户县两地民政、文化部门协调,从草堂寺索回石像,当日三村八社群众上万人迎接石像。1987年又由群众集资盖五间大殿,1999年盖菩萨殿,2001年盖五间大殿,2004年又建门楼。

    7、当地群众刘星文(78岁)说:“七七也叫女儿节,抗战时期,白家庄刘振乾的大妈薛氏每年七夕前用碗豆生巧芽,到七夕晚再摆置香案、瓜果,夜深人静时,不让男娃去,乞巧让姑娘们听牛郎、织女说话声、喜鹊叫声,女孩要染红指甲,晚上跪在香案前求神乞巧。若豆芽碗上有蜘蛛网和露水,证明乞到巧。”

    8、如今当地群众每年依然在七夕节前后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从未间断。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