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舞蹈 > 延安壶口斗鼓

壶口斗鼓的保护计划

宜川县文体事业局

    目前已投入资金情况:
    2004年,乡政府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抽调资金4万元,组建了壶口斗鼓艺术团。
    2005年5月,社会各界援助资金8万元,筹办了壶口斗鼓艺术节。2005年8月,宜川县人民政府划拨资金6万元,扶持壶口斗鼓艺术事业的发展。

    一、主要保护内容
    壶口乡自然条件恶劣经济一直比较落后,大力发展壶口斗鼓艺术事业,通过培育斗鼓产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制定发下保护计划。
    1、聘请专业人员,进一步深入农村,对目前健在的老艺人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组织专门的“壶口斗鼓艺术挖掘小组”,将斗鼓艺人资料及他们掌握的鼓艺、鼓点进行归类整理后存档。
    3、各乡镇建立斗鼓协会,村村成立斗鼓队,使壶口斗鼓在群众中广泛地发展起来。
    4、拍摄壶口斗鼓艺术片,整理出版壶口斗鼓书,向社会分开发行。
    5、积极外联,争取外援,谋划企业支持,走市场发展道路。
    6、利用壶口瀑布位于境内的优势,每年正月举办一次壶口斗鼓艺术节,检阅和促进斗鼓艺术的发展。

    二、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04年7月,壶口乡党委、政府出资两万元,设计制作了鼓手表演服装,购置了鼓、锣、镲等道具,聘请了宜川县剧团演员王小芳排练了壶口斗鼓,编成了时长八分钟的表演剧,在西安演出获得了成功。
    2、2004年10月,壶口乡党委、政府邀请了陕北文化研究者马雨平,深入宜川县壶口乡、高柏乡等地,采访了民间老艺人,挖掘整理了壶口斗鼓的打法、技巧、鼓谱等,并拍摄了电视专题片,使壶口斗鼓在理论上走上了正规化发展之路。
    3、2005年5月,壶口乡党委、政府在企业的支持下,发动全乡九个行政村民打鼓,举办了首届壶口斗艺术节。
    4、2005年5月,壶口乡党委、政府积极联系了延安的企业,将壶口斗鼓推广到延安去,并邀请了延安的鼓文化专家、打击乐专家马虎(国家二级演员)、陈云龙(延安三鼓的发掘者)观看指导了斗鼓。
    5、2005年8月,壶口乡党委、政府筹措资金,根据专家指点,重新设计、制作了壶口斗鼓表演服,使壶口斗鼓参加了国中文联在壶口瀑布举办的《黄河颂》大型文艺演出,将壶口斗鼓推广到全国。
    6、2005年6月,延安市委副书记王建军亲临壶口,观看了壶口斗鼓,并对壶口斗鼓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7、先后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延安日报》、《西部时报》等媒体对壶口斗鼓进行了宣传推广的报道。

    三、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06  组织专家,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将壶口斗鼓以前村场的散乱形式改编,搬到舞台上,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2007  编辑出版《壶口斗鼓》书配光碟发行。
    2008  组建10支以上鼓队,使全乡4000多农民中的20%学会壶口斗鼓。
    2009-2010  带动沿黄河岸的几个乡镇组建壶口斗鼓队,使壶口斗鼓全面在宜川境内发展壮大起来,成产陕北鼓林中独具风骚的一支。
    2006-2010年预期达到目标:
    1、建立壶口斗鼓人才档案
    2、组建百人壶口斗鼓。
    3、编辑出版《壶口斗鼓》专业书
    4、将传统的斗鼓搬上舞台,形式多样化。
    5、场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让农民的鼓队走出去。
    6、努力将壶口斗鼓推到全国性、国际性的舞台上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精品。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聘请专家做顾问,建立壶口斗鼓艺术领导小组。
    2、设立“壶口斗鼓艺术挖掘小组”,进行摸底调查工作。
    3、设立壶口斗鼓艺术挖掘小组,挖掘专项基金,用于发展壶口斗鼓事业。
    4、重视民间艺人力量,成立壶口斗鼓协会。
    5、村村成立壶口斗鼓队,将壶口斗鼓纳入到全乡培育新的产业的高度上普及壶口斗鼓。

    五、建立机制 
    壶口斗鼓协会成立时间:二○○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名誉主席:付红勇
    协会会长:兰天刚
    副 会 长:贺宗周   杨建民
    理    事:崔正顺   马臻远   王国玉  杨国梁  韩德成   贺  虎   马小忠

    六、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1、组织争取政策支持,组织力量,准备资料,申请壶口斗鼓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项5万元;
    2、编辑出版《壶口斗鼓》书配光碟发行15万元;
    3、添置壶口斗鼓相关器具、表演服装8万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