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美术 > 黄陵民间工匠画

黄陵民间工匠画的传承谱系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黄陵民间工匠画作为黄陵独有的民间工艺美术,其发展也影响到周边县区,在传承发展上显示了这一艺术形式的美感和质感,所以深受民间广大群众的普遍喜爱,五六十年代一度成为农村家居装饰的主流,尤其在新娘出嫁前男方必须制作一件花柜和一对花箱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民间画匠可以说遍布黄陵城乡。但从对近一时期的调查,我们发现这门绘画艺术人才少数已弃艺从商,原因是“画匠不养家”。而大多已经因年迈离开人世,但他们所流传下来的作品,仍然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虽然人才状况如此,但我们也曾为他们的艺术作品所感染,被他们的精神所折服,也被当前仍然从事此门手艺的民间人士所感动,现记录如下:
    张玉春:男,已故。黄陵西洼人,自小受家庭和社会熏陶,酷爱民间工匠画等多种手工艺术,其画工细腻,画法写意夸张,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郑志健:男,现年92岁,黄陵上城人,读过私塾,进过学堂,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自小热爱绘画,14岁从事庙画创作,是黄陵现代民间工匠画的带路人。
    王彭年:男,现年73岁,黄陵轩辕街人,曾从事过教育事业,担任过文化馆馆长、剧团团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县文联主席等职务,早年酷爱黄陵民间音乐和美术,尤其在民间工匠画绘画方面具有很高造诣,并用毕生精力致力于黄陵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
    吴百顺:男,现年65岁,黄陵城区黄花沟人,自幼在黄陵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下,对黄陵民间文化艺术极其热爱,曾就读于陕西艺术学校,毕业后因家庭历史成分所限回乡务农,但他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60年代至70年代,走村窜户,学习吸收了民间优秀绘画技法,把自己的作品和传统民间艺术紧密融汇在一体,独举一格,并吸收了古老的民间工匠画技法,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传遍了黄陵、洛川、宜君、富县的寻常百姓家,80年代为了养家,经营个体饮食服务业,从92年起,又从事了黄陵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创办了第一个“黄陵民间龙纹工艺社”,从事工匠画,麦秸画,刨花画,玻璃画,根雕,沥粉,盆景,工艺品等的制作销售和展览。几十年来,他笔耕不措,奋斗不息,截止现在已完成了黄陵老秧歌的论文、教程的整理工作,收集民间歌曲十六本、200余首。作为一个无官无职的民间人士,在资金、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没有索取,不计报酬,对黄陵民间文化能有如此执着,在黄陵乃至陕西都是少见的。他的民间工画,用色大胆,线条明快,画面工整大方,写意夸张自然,在民间工匠画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刑宝印:男,现年55岁,黄陵龙首乡人,酷爱民间工匠画绘画艺术,主要从事塑像、庙画、崖画、壁画、民间石刻等创作,他的绘画简洁明快,用色得当,花草栩栩如生,人物逼真生动,极富有地域民俗特色。
    祝立军:男,现年64岁,黄陵马家塬人,自幼爱好广泛,尤其是民间工匠画绘画和民间音乐极为喜爱,他曾就读于延安师范,受学校美术教育影响,他的画法上借鉴和吸收了国画、水墨画、西洋画的一些技法,他的作品运笔流畅,清新自然,极具观赏价值。
    刘双全:男,59岁,黄陵石山村人,曾拜师学艺,特长工匠画、泥塑、微雕、面花、剪纸等制作工艺,尤其擅长木雕,主要从事寿木雕刻、影轴、祭祀用品、供品等创作。
    张天佑:男,已故,黄陵县城人,自学成材,他的作品更突出民俗性,民间性,整个画面色彩艳丽,构思巧妙,构图合理,极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
    段某:男,现年51岁,黄陵段塬人,是典型的民间美工匠人,他的作品拙中见巧,丑中现美,民俗味浓,意景深远。
    王  伟:女,33岁,黄陵县城人,特长工匠画和麦秸画。
    王  惠:女,36岁,黄陵田庄人,特长沥粉和工匠画。
    曹海妮:女,19岁,黄陵肖家川人,初学绘画。
    李革玲:女,35岁,黄陵印台山人,初学油漆和绘画。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