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戏剧 > 华阴迷胡

华阴迷胡的基本内容

华阴市文体事业局

    “地摊子”是华阴迷胡最具有典型性的演出空间,俗名也叫“板凳曲子”,其特点为叙事性的套曲演唱,因此也叫清唱曲子。

    早期的地摊子是比较单一的小曲演唱,如“小桃石”、“放凤筝”、“绣荷包”、“银纽丝”、“尖点花”、“五更鸟”等,以丝竹弦乐伴奏,以后逐渐形成的系列“套曲”,由一人或多角色合唱一个有情节的故事。《魏良辅律》上说:“俗谓之冷板凳,不比戏场,借锣鼓之势,以能闲正肃,清俊温润为上”。基本上勾划出了这种地摊子的表演特点。

    清唱曲子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比较典雅,多用于文人雅士茶余酒后,三五知音的自娱消遣;第二类是江湖曲子,多为艺人卖唱和民间流行,文词比较通俗,有较强的风俗性。

    “清唱曲子”受宋代“弹词”、“赚词”以及“元曲杂剧”的影响,在保持“地摊子”基本表演形式的前提下,部分开始向“高台”表演转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程式。

    它把“花脸”“须生”、戏称“黑红戏”,把“旦角”和“爱情戏”称“粉旦戏”,把滑稽戏称为“丑角戏”。

    “清唱曲子”的分工是:演唱者自弹三弦,俗称“抱三弦”,定1 5;正调板胡定弦5 2,这是主要乐器,反调板胡定弦1 5,不包腔,这是色彩乐器。二胡定弦同正调板胡、竹笛,洞音作5,打击乐有四页瓦(单击花击混合使用),梆子、水水(钟铃)、碟子(普通小磁碟,通常花击,增加色彩),走向舞台表演后,就要加上大铜器一类的打击乐。

    华阴迷胡的音乐曲牌浩繁,有大调七十二,小调三百六十之说。按照他的情感效能,可分为欢愉性(如“采花”、“银纽丝”等),哀怨性(如“罗江怨”、“背宫”等),中性(如“一串铃”、“连香”等),总的风格趋向于柔美细腻,便于抒发内心感情。

    华阴迷胡的传统剧目繁多,多为口传,流传于民间的坐场剧目至少200多个,常演的也有100多个。题材多为旷男怨妇、恩仇离合的爱情故事,内容多贴近社会生活和平民感情。迷胡舞台剧目的移植和改编创作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明显成果。县迷胡剧团演出的传统舞台剧目有:“张连卖布”、“杜十娘”、“李亚仙”、“二堂献杯”、“刘备哭灵”、“临江驿”、“孟姜女”、“杨龙开弓”、“借亲配”等,演出的现代舞台剧有:“莺山春雷”、“杜鹃山”、“归队”、“社长的女儿”、“五斗糠”、“槐树庄”、“两棵铃”、“粮食”、“红心朝阳”、“海港”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