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曲艺 > 安康曲子

安康曲子的保护计划

汉滨区文化馆

目前资金投入情况:
   从50年代初至今,地区政府相继投入资金4.5万元,对安康曲子的流传地域进行全面调查,组织干部、专家深入农村将流传民间的唱词、唱腔、剧目等整理成册,出版《安康曲子集成》,并对著名班社、代表性剧目《两兄弟》、《鸡毛飞上天》和小戏《一只箱子》、《勤俭持家》以及巴金名著《家》、传统戏《罗汉钱》进行新编、排演和艺人进行采访并录音,且组织、辅导成立民间安康曲子班社5个,使安康曲子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成立了机构,落实了抢救、挖掘、保护的工作责任,进行普查,辑录并出版了 “安康曲子集成”。
  2、汉滨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打造汉滨文化品牌”专题会议,并召开了分布区域内乡镇办事处分管领导人会议,将安康曲子列入汉滨区优秀民间文化重点保护名录。
  3、对区域内安康曲子民间艺人开展全面普查,落实了传承目标并制定了传承保护政策。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和指导,制作了声像资料,存入艺术档案。
  4、制定了保护规划和十年计划,进一步明晰了奋斗目标、工作原则和资金投入;并动员老艺人收徒授艺,发展传承人。
   5、编排新剧目,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文艺活动,进一步扩大影响,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

保护内容:
   为了使安康曲子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汉滨区这块土地上传承下去,制定了十年保护计划。此计划由区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和组织实施,由区文化馆负责具体落实。保护计划要点如下:
   1、认真扎实地开展普查工作,弄清安康曲子的历史渊源、区域分布、传承人、表演形式、艺术特点、价值以及自乐班社等情况,认真归类整理建档立卷。
   2、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开展安康曲子的理论研究,将其演变、发展过程及演艺特色、唱腔、唱词、伴奏乐器等方面的成果,用音、影、像、文字等多种形式予以出版、推广。
   3、要分布区域的5个乡镇办事处(新城办、恒口镇、五里镇、建民镇、吉河镇)为主的“安康曲子”生态旅游保护重点单位,要求建立保护领导小组,动员组织民间班社,促其开展活动。
   4、对民间艺人落实优待政策和养老保险,并落实传教带徒的奖励政策。
   5、在农村与当地群众的红、白喜事、开业典礼、民间庙会等联系起来,组织班社进旅游景点,进休闲场所,通过这些形式扩大影响,使当地人民群众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
   6、在职中、艺校开展民间艺术普及教学。不断培养文艺新人。同时挖掘、培养本土人才,动员热爱“安康曲子”的农民男女青年投身到这一民间艺术中,从根本上解决“安康曲子”传承难题。
   7、以区文化馆为基础,并长期邀请民间老艺人、艺术院校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从人才、演技水平等多方面提高其艺术水准。

十年保护目标:
   围绕建设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安康曲子这一民间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使其具备市场条件可以进行适度开发,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制度和保护开发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基本实现民间文化开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法制化,全面促进我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年保护工作计划:
   2011年   全面搜集、整理普查资料成果,编写相关适用的培训教材,建立民间艺术机构,确立5个乡、镇为试点乡镇。
   2012年   以区文化馆和5个试点乡镇为阵地,常年邀请民间老艺人、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艺术院校的专家进行辅导、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安康曲子”传承的难题,并从演技水平等多方面提高其艺术水准。 
   2013年   筹建安康曲子展厅,展示相关曲目文献、乐器、服装、道具等,并公益性对外开放。
   2014年   被命名的乡、镇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组织专业人员对安康曲子进一步深入研究,出台激励政策,保护民间艺人。
   2015年   建立汉滨区安康曲子艺术团,将境内、外的业余团体进行全方位策划,包装成真正的汉滨艺术实体,以崭新的面貌进入市场,使安康曲子走上健康的传承、发展之路。
   预期在这五年里:
   1、整理、完善以普查资料为主的静态保护基础工作。
   2、开展命名、保护、普及、培训工作。
   3、在保护人才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发现、传承人才的工作力度和汉滨安康曲子原生态的保护力度。
   4、撰写、出版《汉滨安康曲子》各种资料,适时结集出版。
   5、参加全国赛事活动,并走出国门。
   6、形成产业艺术链。

五年主要保护措施:
   1、区政府、区文化局,列入重点保护的乡(镇)分别成立汉滨区安康曲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且有专家指导。
   2、设立以局分管副局长为负责人的安康曲子普查工作组(已开始工作)。
   3、设立培训教材编写组(抽调专业教师、文学、摄影、摄像专业人员23人组成编写组)并负责培训、辅导工作。
   4、依照区政府颁布的《文化工作五年计划发展纲要》进行奖惩兑现。
   5、实行市场运作,广泛招商引资(在区政府网站、文化网站发布)发展该项产业。
   6、凡被命名保护的各乡、镇每年分别筹资1—2万元以上的保护经费。
   7、提请地方人大常委会出台《民间艺术保护决议》。

建立机制:
   在实施五年保护计划中,要重点建立五大保护机制,提高干部、群众的保护意识,逐步健全持续发展的保护体系,这五大机制是:
   1、以文化战略上“定向”,发展蓝图中“定位”,工作决策是“定项”,领导班子内“定人”,干部职责上“定责”,资金投入上“定额”为主要内容的领导制度建设机制。
   2、现有的“安康曲子”班社,新建班社人员及专家学者步调一致,互动互补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3、原汁原味的原生态保护与不断提高技艺,发展创新,协调发展的动态机制。
   4、品牌效应与日常演出相结合,以打造品牌带动一般的演出活动开展机制。
   5、发展“安康曲子”艺术与开发“安康曲子”产业相结合,并以产业实体为依托,以发展“安康曲子”表演艺术为目的的艺术市场运营机制。

经费预算及依据说明:
   以汉滨区现行财政体制,由区政府直接将保护经费列入预算,人大常委会议通过后实施。
   即:全区命名保护的5个乡、镇,每个乡、镇预算保护经费1—2万元以上,共10万元。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