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文学 > 宝塔山的传说

宝塔山的传说的项目简介(图)

延安市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宝塔山风景

宝塔山风景

   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北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一座,故通常称为宝塔山。延安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始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现存宝塔为宋代建筑,平面八角形,高约44米,塔基周长36.8米,共九层,楼阁式砖塔,宝塔底层辟有南北两个拱门。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南门额书“高超碧落”。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塔旁还有钟一口,击之声彻全城。山上还有摘星楼、烽火台等古迹。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成了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总后方,这座古塔便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的传说在民间流传众多,包括:“嘉岭山”与范仲淹的传说、能工巧匠的传说、镇邪塔的传说等,其中以“嘉岭山”与范仲淹流的传说流传最广。
 
   宝塔山的传说故事寄寓着民众对勤劳和善良的无比崇敬之情,对爱憎分明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代又一代延安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又一次升华和诠释,也是宝塔区人超越时空,追求美好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先族遗志,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历史延续。抢救、挖掘、保护宝塔山的传说,不仅对丰富和完善宝塔区民俗文化内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必将产生推动作用。推广宝塔山的传说还能有助于人们对宝塔山有进一步了解,激发人们向往善良,勤奋工作的崇高精神品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旅游业的发展,仍能发挥重要作用。
 
   千百年来,宝塔山的传说在延安世代相承,普遍流传,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征:一、宝塔山的传说在陕北家喻户晓、广为传诵,具有一定的受众面,所以具有普遍性特征。二、宝塔山的传说引导人们能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保家为国的精神品质,具有教育性特征。三、宝塔山的传说起源于唐宋,一直传承至今,具有久远性特征。四、宝塔山的传说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艺术性特征。五、宝塔山的传说主要是靠一代代口传心授的方法留传至今,具有传承性特征。
 
   目前,宝塔山的传说故事做为我国流传于民间的口头传说,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生存能力越来越脆弱。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以及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宝塔山传说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现代多元文化泛滥,特别是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带来了很大冲击,电视节目繁花似锦,使得城乡人民一般都在家里观看美国大片、韩国青春偶像剧等等,现在很少有人有闲心有闲暇时光专门搜集、聆听宝塔山的传说故事;从而使得宝塔山传说的各种版本在民间无人问津、渐渐消失。其次:传承方式陈旧,大部分还是以前传统的口耳相传,耳提面命的传授方式,这对于花木兰传说的完整传承十分不利。第三,传承人有待保护:善讲宝塔山的传说的人年纪都在花甲以上,一是身体状况较差,没能力继续宣讲;二是传承人相继衰老谢世,新老更替出现断层。
 
   其传承方式主要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世代口耳相传和书籍传承。口耳相传为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世代传承;书籍传承为《延安民俗丛书》。民间传承人:曹淑珍  2005年从事宝塔山传说的收集、整理和宣讲工作,并在宝塔山上每天坚持给各地游客介绍宝塔山的传说。
 
   目前,宝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宝塔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保护宝塔山的传说做出了具体部署。目前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全面普查、挖掘、整理宝塔山的传说,对宝塔山的传说广泛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意识;2007年宝塔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保护宝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扶持延安市民俗学会,出版11本《陕北民俗研究系列丛书》;与此同时,宝塔区投入30万元用于保护身怀绝技的老艺人。每年,宝塔区文化部门积极组织民间艺人参加省、市举办的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做到了宣传和促销的作用。相信宝塔山的传说将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