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甘水坊高空耍狮子

甘水坊高空耍狮子的历史渊源

户县文化馆

  甘水坊村自古就有耍狮子的传统,据村里老人讲,在他们小时候,每到过年就耍狮子,起源于何时,已无人能说得清。耍狮子过去在该村叫“打狮子”,与跑竹马、赶旱船等地社火一起耍,是该村年节习俗的重要内容。临近的元马店、马村等村都有“打狮子”的传统,说明它是这一地区古老而普遍的习俗,是古代民间传统文化中祈年、庆丰收、祭祀土地神等的遗存形式。“打狮子”属于武狮子,有拳打、连枷打、刀打等形式。这与该村的尚武传统有关。在该村的历史上,代代都有习武的人,人们普遍都有一种体能崇拜,这也是古代乡村的普遍观念和生活需要。正是在“打狮子”这一传统习俗和尚武精神的传统观念中,逐渐形成了高空舞狮的形式。其形成年代待考。村中的老人能够记得来的是,解放前耍狮子的人有朱主让、曹延基、杨凤鸣等人。1956过年,何振西、冯庭玉、牛清洁等人在闹社火中表演了狮子爬杆。当时曹文华、朱明义、曹文哲、冯长青、朱云杰等人会打狮子和爬杆。1957年在东岩村耍狮子叼板凳,摞了31条板凳,其惊险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历史上甘水坊村种麻,耍狮子用的狮子皮都是自己做。用麻做毛,用竹子编狮子头,用硬纸糊面并画面目。过去村民朱希贤绑狮子头,朱千子等人绑狮子皮。做狮子现已失传

  解放后,甘水坊耍了十多次狮子,1986年在户县体育场参加正月十五庆元宵晚会演出,受到县政府的表彰; 2002在年西安市古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表演,被户县报、户县电视台、省市多家媒体报导,轰动极大。近年来,由于社会变迁,农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这一群众性活动难以组织,虽然传承人都在,活动却处于停滞状态。2009年户县文化馆对甘水坊的打狮子和狮子爬杆进行了专项调查,并在当年把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纳入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村民有了传承保护这一民俗活动的热情。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