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跨库检索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省级保护项目 > 民间美术 > 华州面花

华州面花的基本内容(图)

    华州面花是华县人民联结亲友关系的信物和纽带,“民以食为天”,礼馍的运用贯穿于一年四季四时八节和人生礼仪的全过程,是当地使用最广泛的民俗礼品。
  
    1.春节:每年过春节,家家蒸有四个红枣的圆形“花花馍”、半园形蝴蝶状的“油帮帮馍”和顶是拧花的小花馍。三种花馍分别按亲朋祖孙三辈人互赠。老乡们将“花花馍”还称之为“来往馍”,它同另两种馍一道送到亲友家,被送的亲友家留多少各有含义,留的不同,暗示双方在“组亲”交往中愿意达到的深浅程度。如果将送来的全部留下,就是表示对对方“过时节”、遇红白喜事等均愿行礼相助,不会马虎。

    2.二月二,龙抬头,虎睁眼,各家蒸盘绕红枣的“枣山”与“二龙戏珠”等花花馍。“枣山” 为三角形,上部的尖顶俗语“蝎子尾巴”,专门让孩子吃,认为吃后能“伏五毒、壮体魄”。

    3.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农村各户蒸小老虎馍、形状如柱石的“柱顶石”花馍、燕子馍、凤馍等。认为男孩吃后能长的虎势彪彪,成为顶梁柱;让女孩子吃燕子馍、风雀馍等。认为吃后能飞向高处,嫁到好人家。有的农家扫墓时还带上家中男丁数目相同的一种圆形“跑虎馍”,让各人将“跑虎”从坟头抛下,认为滚得越远越有出息。还有一些农家,扫墓时蒸一种上面爬小龙的圆花馍,专让男主人吃,认为吃后“犁地不打铧,上坡不怕滑”。
   
    4.端阳节的前十天,娘家母亲给当了新娘的女儿家送各式小花馍和“娃娃圈”。“娃娃圈”四周挂满小布虎等各式香包,中间挂一个布娃娃。细心的亲家婆婆总要将布娃娃取下,挂在新媳妇房中。与西周时孕妇室内挂“虎鼻”的“胎教”情形相仿。

    5、“看麦黄”与“看忙罢”是华县独有的地方风浴。三四月间,“麦梢黄、女看娘”,出嫁的女儿叫娘家,给母亲送小花馍两头夹枣、弯曲如云的“云云馍”,一般带两个,如带了三个就暗示自己喜得贵子。

    6、六月六,这天是娘看望女与外孙的节日,带的是曲连子的花锅盔馍。锅盔正面刻画有“莲生子”等图案,取羊与粮的谐音,表示娘给女送粮;特别是到了夏季,小孩容易生病,吃了锅盔馍,能消灾防病,锅盔中间旋有—个圆孔,取意是“圈住娃”,保外孙长命百岁。

    7、在华州境内。当婴儿出生后兴作满月。外婆、姑姑等女系长辈家均要第一次送虎龙“大谷卷”。同时还要分别送小老虎等花花馍100个。更有趣的是,外婆给刚满月的婴儿脖子上要挂—对小老虎花馍,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魔,保佑孩子平安长大;接着过春节时舅舅要每年给孩子送灯笼。灯笼上要挂两个坠灯的鸡鱼花馍,其谐音为吉庆有余之意,一直送到12岁:到12岁时。外婆等亲戚家第二次分别送虎龙“大谷卷”。这一次礼仪为“完灯开锁”,祝贺孩子成人,隆重程度不亚于做满月。

    8.孩子成年结婚,当地更视为人生大礼。婚礼上外婆第三次分别送虎龙“大谷卷”。而姑、姐、舅家各送的是当地:称为“高馍盘”的礼馍。“高馍盘”是在喜堂两边树立的礼馍柱,均由箔子围成桶粗的柱心,上插红筷子当钉子,用红绳子将各式各样的花馍由下而上分层缠满,一般的“高馍盘”高过一丈,所缠花膜分为七至九层。一些亲戚多的人家婚礼,竖立的“高馍盘”达到四根以,使婚礼的气氛热闹非凡。

 

 

    9、华州有些地方的迎新娘方式也很特别。事前总要找村中被看作“福全”的妇女,蒸两巴掌大的面老虎,用红线将其拴连起来,在新娘进门前迅速挂在她的脖子上。进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争吃这一对面虎,据说新娘如果吃了虎尾,就变成“真胆大,敢摸老虎屁股”又称“老虎屁股摸不得”。

    10、对长辈老人祝寿,当地专门蒸有“大寿桃”花馍和将桃、石榴、佛手连在一起的“—树结三果”礼馍。祝寿时,兴由晚辈给老人碗里捞“长寿面”风气,认为老人吃后可以添寿。

    当地蒸的“立虎”、“莲花卷”上插花的“花供”等礼馍,是在人死和过三个周年时用的。过三周年时,头天叫“哭丧”,用立虎等礼馍供祭;第二天叫喜丧,这天死者家属子女脱孝服,改贴红对联,主家散发礼馍,答谢亲朋。

 

 

    11、当地过三周年熬的“立虎”、“莲花卷”。上插花的“花供”等礼馍,是在人死和过三个周年时用的。过三周年时,头天叫“哭丧”,用立虎等礼馍供祭;第二天叫喜丧,这天死者家属子女脱孝服,改贴红对联,主家散发礼馍,笞谢亲朋。

    华县丰富的民俗生活为礼馍艺术的流传提供了肥田沃土,面花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愿望,显现着民俗风情的精神奥秘,仿佛天女撒向人间的烂熳山花,美化着民间的生活,慰藉着老乡的心灵,礼馍中样式数量以及运用最多的是老虎馍,它承载着当地的崇虎民风,使其世世代代相传下来。

您是第 位访客!